形容美食诱人的句子(最近很火的文案美食)

这个甜品不甜的、盐焗鸡不咸、我们羊肉没膻味
哦册那,问那么多细节干嘛,五作伐?
鲜嫩多汁、吸饱了汁水、咬开都是汁水
孤悬于北大西洋的这个荒岛,隐藏着爱尔兰人的爱恨情仇
(总之味道不对)
还有:酥而不烂、皮QQ的、滑嫩爽口、味蕾大开、舌尖爆炸、好吃不胖。。。没了这些词,还能如何描述美味?

不过我想了想,这三大绝句用来形容成都串串好像都不合适。
小时候写作文,老师一定是循循善诱哼哼教导你:要仔细描写、要具体形容。比如写春游,不能记流水账,不能写“看到了一座山”,要写“这座山看起来像卧佛”,也可以像大象、像灵芝、像钓鱼翁,像什么都行,总之不能像座山,这样就生动了,就是一次有意义的春游了。
跟着五郎吃东京:寿喜烧小店

有次我去烹饪比赛做评委,连续两位选手的菜我都说:蛮好的,蛮好吃。编导不满意,启发我要多说点细节,而且表情要丰富:看一下什么感觉?尝一下什么感觉?进去什么感觉?下去又是什么感觉?
这些成语就像单位里迅速升职的年轻人一样各有来头,但也都面目可疑:食指大动,意思是别的手指不动?垂涎欲滴,滴到馄饨里怎么办?津津有味,唾沫有味道?回味无穷和齿颊留香更是细思极恐,是吃完馄饨没漱口没刷牙吧?不卫生。

儿时的味道、妈妈的味道、初恋的味道


狠多年以后,每当我回忆起那个包馄饨的下午,以及那篇写馄饨的作文,总是自我暗示说,那确实是一碗最好吃的馄饨,至于是否属实,关我P事,反正在时间的长流中,人不可能两次吃到同一碗馄饨。

细致描写美食真不是件容易事,我既不想用上述这些俗语,又没能力自创语言体系,也无法像村上春树煮个意大利面也能写得无限惆怅。所以写了那么多吃的,写来写去经常就是一句:好吃。好吃的、好吃哦、好吃哟、哦册那好吃!这样显得不太尊重读者,但真要写又太累,于是越写越少、越来越懒得更新。各位读者,要不我们互相妥协、来个约定吧?你们接受这种写法,我多推荐些真实美味?
微信号:dizhuluweixin
我们小时候的作文不太会写到吃的,爱吃是件羞耻的事,是挺丢人的低级趣味。如果要写到食物,必须是为了赞美农民的辛劳:锄禾日了个当午,汗滴禾了个下土。。。有次分组劳技课我问老师,我们小组可以包馄饨么?老师认为可以,于是我们小组在全班同学们无比艳羡的目光下,去一个同学家包馄饨了。几个小学生忙了一下午,在天黑时终于吃上了皮开肉绽支离破碎看起来像馄饨、吃起来也像馄饨的,一碗馄饨。。。。并且在作文中一致认为,这是全世界最好吃的馄饨!
终于等到这一碗黯然销魂饭
(怎么就这么适中)
咸甜适中、浓淡适中、软硬适中、大小适中
(水分未免太多了吧)
就这么几句不科学、不卫生的成语,却被大家用了几十年。我们学生写作文混混卷面也就算了,作家们拿这领稿费评职称,好意思伐?
(没有大表哥的味道)
(要么侬自噶起西)

一生必吃、死前必吃、没吃这个就白活了
- 0000
- 0000
- 0000
- 0001
- 0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