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忠报国岳飞传(黄晓明版,精忠岳飞)
年复一年,我驰骋疆场,战袍上落满了灰尘;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,观赏齐山美景。
抛洒在中原大地每一寸土地。
兵安在?膏锋锷。
“精忠报国”的信念始终回荡在他的心间。
叹江山如故,千村寥落。
伍
靖康耻,犹未雪。
起来独自绕阶行。
抬望眼,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。
经年尘土满征衣,特特寻芳上翠微。
岳飞,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。
却归来、再续汉阳游,骑黄鹤。

斩除顽恶还车驾,不问登坛万户侯。
民安在?填沟壑。
天日昭昭,天日昭昭。
绍兴六年(1136)至绍兴七年(1137)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,北上灭金。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,迫害主战派。

【声明:本号为“全民阅读推广”官方公益账号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。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】
真男儿,就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,莫要虚度年华,不然等年老时,白白后悔悲叹。
次年春,岳飞奉命从江州率领部队回鄂州驻屯。在鄂州,岳飞登临黄鹤楼,北望中原,写下此词。
祖国的大好河山怎么也看不够,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,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。

他的事迹我们都曾学过或者听说过,那他的诗词你可曾读过?
靖康年的奇耻大辱至今尚未洗雪,作为大宋的臣子,只愿能驾御战车踏破贺兰山,冲向金兵的营垒。饿了就吃敌人的肉,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。
士兵在哪里?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兵刃。百姓在哪里?尸横遍野,填满了山间沟壑。
此诗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,以清新明快的笔法,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,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。
他,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。
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
他将直捣黄龙的理想凝聚成满腔热血,
他是炙热的烈风,吹响山河上每一展旌旗;
高宗绍兴三年,抗金局势一派大好,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却在加紧与金议和。
《满江红》纵横捭阖的气势和收复山河消灭敌人的决心,以及豪迈雄壮的歌声,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之心,在历史的长河里,熠熠生辉。
到而今、铁骑满郊畿,风尘恶。
岳飞所留的诗词作品不多,但是一片丹心、铮铮傲骨跃然纸上,字里行间尽是舍身报国的铁血热忱!
为国建功留青史,未老已白头。家乡的山上松竹已长大变老,无奈议和声起、阻断了归程。
欲将心事付瑶琴。
好水好山看不足,马蹄催趁月明归。
他的供状上只留着八个绝笔字:
多人被罢免和杀害,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,有付诸东流的危险。怀着满心的郁闷与愤慨,岳飞写下这首诗。
公元1142年,
莫等闲,白了少年头,空悲切!
岳飞的一生,

曾经的繁华景象,如今已如烟消散,只剩满地狼藉。昔日的大好山河,变了颜色!
我的杀敌之气直冲霄汉,发誓用坚贞的气节为君王报仇,斩杀仇敌迎回君王车驾,不图谋拜将封侯、高官厚禄。
惊回千里梦,已三更。
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。
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,时年39岁。
来源:古典文学与诗词、诗词秀
《池州翠微亭》
《题青泥市萧寺壁》
肆
都在为抗击外族侵掠、收复河山呕心沥血,
昨夜寒蛩不住鸣。
《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》
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。
编辑:杨兴兰(实习生)
壹
旧山松竹老,阻归程。
贰
绍兴五年(1135年)春 ,岳飞率兵驻防池州,游城东南齐山翠微亭,作此诗。
激励无数后人。
雄气堂堂贯斗牛,誓将直节报君仇。
白首为功名。
《小重山·昨夜寒蛩不住鸣》
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。

万岁山前珠翠绕,蓬壶殿里笙歌作。
臣子恨,何时灭!
他的名字终将被永远地载入史册,
为了表达了收复失地、洗雪靖康之耻的坚定信念,岳飞在青泥市(今江西新干县境)萧寺壁间题写下此诗。
他无愧于国家,无愧于百姓。
遥望中原,荒烟外、许多城郭。
三十功名尘与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。
想当年、花遮柳护,凤楼龙阁。
叁
人悄悄,帘外月胧明。

《满江红·写怀》
知音少,弦断有谁听?
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。可高山流水知音难觅,纵然琴弦弹断,又有谁来听?
宋高宗为了和金人议和,赐死岳飞。
高宗绍兴四年,伪齐刘豫被金国所废,岳飞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,以便伺机收复中原,未果。
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缺。
- 0000
- 00016
- 0001
- 0000
- 0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