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细胞偏高是什么意思(红细胞偏高要注意什么)
04
②反复腹泻;
红细胞平均体积(MCV)
病理性↑↑
③大面积烧伤或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尿崩症等;
女性:110~150g/L;
3.其他疾病:弥散性血管内出血、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、某些感染等;
2.其他疾病: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。
红细胞在常规化验中英文常缩写成(RBC),可判断有无贫血,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,红细胞可负责运送氧气,在红细胞中运送氧气起关键作用的是血红蛋白。
多常见于身体缺氧、血液浓缩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、肺气肿等,另外还有某些肿瘤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。
男性:120~160g/L;
红细胞平均体积(MCV)
病理性↓↓
2.血小板破坏过多: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肝硬化等;
④胎儿和新生儿;
红细胞↑↑
02
红细胞↓↓
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,最常见由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12 或叶酸所致。巨幼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偏食导致叶酸、维生素B12 摄入不足;
综上所述,所谓的升高和降低常指显著的变化,轻微的变化多则没有诊断意义,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,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。
05
⑤剧烈活动、恐惧、冷水浴后等;
③高原居民 ;
参考值:
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应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。简而言之,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。一般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。
01
④也可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,也见于某些肿瘤,肾脏疾病等。
常见于“正细胞性贫血”,临床也很常见,像肾病透析患者,肝功能损伤、肝炎患者等,这是由于人体造血功能下降,红细胞的生成减少所致。
血小板(PLT)
血小板的作用主要在在止血、伤口愈合、炎症反应、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。
MCV>100fl
血红蛋白
红细胞比容(HCT)
新生儿:(6.0~7.0)×1012/L。
血小板减少容易造成出血,但是血小板过多不易于血液流动,容易造成血液凝固,进而发生血栓的机会增加。
06
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,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。
血红蛋白(Hb)
1.创伤:急性失血性贫血,
100-300×109/L
03
MCV 在82~100fl
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,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。
新生儿:180~190g/L。
1.血小板生成减少:骨髓造血功能障碍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;
①常见于大量出汗;
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。如铁剂摄入不够或流失过多,导致血红蛋白生成不足,影响了红细胞长大。见于长期挑食、节食、素食的人以及月经过多的女性。饮浓茶、喝咖啡对铁的吸收也有影响。
红细胞所占全血的百分比就是红细胞比容。HCT的测定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,临床上常用于了解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。
血小板(PLT)
因此不仅要看红细胞(RBC)的数量是否正常,还要看平均红细胞所含血红蛋白量以及血红蛋白(Hb)总量是否正常。
血红蛋白常被称为“血色素”,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,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。
男性:(4.0~5.5)×1012/L;
HCT降低与各种贫血有关,因为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同,红细胞比容的改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,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,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才有参考价值。
减少
正常范围是82%~100%。
女性:(3.5~5.0)×1012/L;
降低主要是反应贫血的情况,孕妇,婴儿和老年人都可能会出现生理性的下降。
上一次我们分享了血常规中白细胞相关的内容,这次我们分享红细胞系统相关的知识。
红细胞(RBC)
红细胞平均体积(MCV)、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(MCH)、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(MCHC)
①连续呕吐;
②长时间不喝水;
红细胞减少即提示贫血或大量失血。①红细胞生成减少,见于白血病等病;②破坏增多:急性大出血、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;③合成障碍:缺铁、维生素 B12 的缺乏等。
生理性↑↑
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(RDW)
红细胞
增多
生理性↓↓
4.用药:药物中毒或过敏。
MCV<82fl
这 3 种平均值,是根据红细胞数、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比容结果计算出来的,根据红细胞体积的大小,临床上把贫血分为三类。
- 0001
- 0000
- 0000
- 0001
- 0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