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竿见影的意思(立竿见影是什么原理)
“圭”就是放在地面上的土堆,“表”就是直立于圭的杆子,太阳光照射在“表”上,便在“圭”上成影。


夜观繁星,是一件浪漫的事。沙漠、雪山、草原都是观星爱好者们的首选。
这或许也是河南人爱说中的原因吧~

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仪器是叫“圭表”,而最早装置圭表的观测台是西周初年在阳城建立的周公测景(影)台。
周公是如何利用“立竿见影”的方法制定出太阳历法和二十四节气的雏形呢?我们下期见~
编辑:弓雪

迁都刻不容缓。
很快,一种“定天宝、倚天室”的说法广为流传,认为国都要建立在天室山附近,也就是如今的太室山。此外,当时的宇宙观是“天圆地方”,我们脚踩的大地是一个边长为三万米的正方形。在古人心中,在大地中心建都必然最为稳固。
据说周公测量时,先是用土堆起台子,然后又用同一长度5根木杆,分别立在五个观测站,木杆的长度就是人身的平均高度(八尺)。

今天推出第一篇《立竿见影的来历》
我们请到了多年研究观星台历史、曾起草观星台申遗文件的登封史志办主任吕红军,为我们揭开观星台的神秘面纱。
但这里面学问可大了。将都城定在何处?如何说服镐京的群臣迁都?
这里到底有着怎样的奇特之处?
当时,中原地区分为华夏部落和东夷部落,他们认为周人是西戎部落。一个小小的西戎部落怎能统治泱泱华夏?当时的人们认为这不合规矩。所以周朝就在“天地之中”嵩山,举行了一场祭天大典,宣告他们源自华夏(汉)民族,确保能够名正言顺的治理国家。


讲述人:吕红军
“中国”二字的由来
同一日子内,南北两地的日影长短倘使差一寸,它们的距离就相差一千里,所谓“影差一寸,地差一尺”。周公认为,边长为三万米的正方形,水平线上最偏僻地方的影长应是三尺,地中的影长则为一尺五寸。通过这种方式,周公找到了“地心”阳城,也就是今天的登封告成镇。
统筹:刘芳 赵克
吕红军说,“中国”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周朝。1963年,宝鸡发现了一个周朝青铜器何尊。上面记载着,“宅兹中国,自兹乂民”,意思是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。在古代,“国”的本意指城、邦,并非国家;“中国”原意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,也就是说,中国就是“天地之中”国家的简称。
这也就意味着,如果发生战乱,局面可能难以迅速控制,容易贻误战机。何况当时殷商王朝的旧部还在中原一带频繁活动,意图挑起战争。

然而,往前追溯千年,古时的文人墨客心中也有一个推崇备至的观星圣地,那就是——位于登封告成镇的观星台。
策划:葛向阳 张红雨


他想到了“立竿见影”的方法。

到了周代,使用圭表有了规范,杆子(表)规定为八尺长。

记者:王妍斐
圭表测影
- 0001
- 0001
- 00022
- 0000
- 0000